1、我國的茶葉分類都有哪些?依據是什么?
通俗上講,消費者一般把由植物的果實、花、葉或莖等,制成的飲品統(tǒng)稱為茶。如阿根廷的馬黛茶、韓國的大麥茶、國內的苦丁茶、菊花茶等,這些都是國際上統(tǒng)稱的“草藥茶(herbaltea)”,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茶(tea)”。
茶,標準定義是從茶樹上采下來的嫩芽葉經加工而成的飲料。
茶葉的分類方法:
國際上通常按加工工藝的不同把茶分為發(fā)酵茶和不發(fā)酵茶兩種。不發(fā)酵茶只有綠茶一種,而把紅茶、烏龍茶等都歸于發(fā)酵茶。
而我國作為茶樹和茶葉飲品的發(fā)源地,具有豐富的茶樹品種、廣泛多樣的飲用方式,故我們的分類更加細致。我國根據茶葉的發(fā)酵程度不同,把茶葉分為綠茶(不發(fā)酵)、黃茶(微發(fā)酵)、白茶(輕發(fā)酵)、青茶或烏龍茶(半發(fā)酵)、紅茶(全發(fā)酵)和黑茶(后發(fā)酵)共六大品類。
茶葉不同的加工工藝造就不同茶類的色澤、口感。需要說明的是,花茶不是單獨的茶類,而屬于再加工茶類。
普洱茶由于其獨特的制法,與其他茶類有重疊、也有區(qū)別之處,所以爭論較大,因此暫且不論。
2、綠茶都有哪些特性?對人體有何作用?
綠茶(greentea),是中國的主要茶類之一,是指采摘茶樹的嫩芽或葉,未經發(fā)酵,經殺青、揉捻、干燥等工藝而制作的飲品。綠茶是不發(fā)酵茶類,其制成品的色澤和沖泡后的茶湯,較多的保存了鮮葉的綠色特征,俗稱三綠(干茶綠、茶湯綠、葉底綠)。在內質上要求香氣高、滋味鮮爽。
綠茶抗氧化消炎效果佳
綠茶,原料細嫩,是完全未發(fā)酵茶,最大程度地保留了葉子中的鮮爽和天然物質,像兒茶素、維生素、氨基酸、茶多酚等營養(yǎng)成分也保留較多。所以綠茶抗氧化、抗衰老、防癌、殺菌、消炎這些功效,明顯高于其他茶類。在防癌食物名單中,綠茶一直名列前茅。
喝綠茶有助防癌早已得到證實。愛喝茶的日本人曾花9年時間調查,發(fā)現每天喝4杯綠茶能將癌癥風險降低40%;歐美多國研究證實,綠茶能降低乳腺、前列腺、肺、口腔、膀胱、結腸、胃、胰腺等多部位腫瘤發(fā)生的危險性;復旦大學遺傳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與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yī)學院共同研究發(fā)現,綠茶對抗癌藥物中的毒副作用有明顯解毒效果,癌癥病人在服用抗癌藥柔紅霉素的同時多喝綠茶,能大大提高其療效。
除了防癌抗癌,綠茶還有很多保健功效,可謂“超級飲品”
保護視力。2010年美國一項研究發(fā)現,綠茶中的多種復合物對眼部組織,尤其是與角膜相關的組織有保護作用。
預防癡呆。70歲以上的老年人平均每天喝4杯綠茶,出現抑郁癥癥狀的幾率減少44%;每天喝2杯以上綠茶的老人癡呆幾率比每周喝3杯以下的同齡人低一半。這是日本東北大學研究人員對超過1.4萬名65歲以上老人隨訪3年后得出的結論。
抗毒殺菌。發(fā)表在《美國科學院學報》上的一項研究稱,綠茶富含的茶氨酸可使人體抵御感染的能力增強5倍;用綠茶漱口能有效預防牙齦出血和蛀牙。
強健心臟。日本東北大學研究還發(fā)現,與一天喝少于1杯綠茶的人相比,每天喝5杯以上綠茶的男性,因心腦血管疾病死亡的風險減少22%,女性則減少31%。
延緩衰老。綠茶中富含抗氧化劑,有助強化老年女性的腿部肌肉組織,能抗衰老,還有助平衡膽固醇含量,保持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