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永1號無性系。小喬木型,中葉類,中生種。二倍體。
來源及分布:由四川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分重慶市茶葉研究所)于1962-1982年以云南大葉茶為母本、四川中葉種為父本,采用雜交育種法育成。四川、重慶紅茶區(qū)有栽培。湖南、廣西、貴州等省區(qū)有少量引種。1987年全國農(nóng)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認定為國家品種,編號gs13016-1987。
特征:植株高大,樹姿較直立,主干顯,分枝密度中等,葉片上斜或水平狀著生。葉橢圓形,葉色深綠,富光澤,葉尖尾尖,葉齒較深,葉質(zhì)厚。芽葉綠色,肥壯,茸毛特多,一芽三葉百芽重101.0g?;ü谥睆?.9cm,花瓣5-6瓣,子房茸毛中等,花柱3裂。
特性:芽葉生育力強。春茶開采期在4月上旬。產(chǎn)量高,3-5齡茶樹的茶園每畝達173.5kg。春茶一芽二葉干樣約含茶多酚33.6%、兒茶素總量15.9%、咖啡堿3.8%。適制紅茶,品質(zhì)優(yōu)良。制紅碎茶,香高持久,滋味濃爽??购暂^強。對茶跗線螨抗性強。抒插繁殖力強。 適栽地區(qū):西南、華南及江南部分紅茶茶區(qū)。
栽培要點:宜適當密植,成園后要增施夏、秋肥。及時分批勤采。茶園每畝平均為289kg。春茶一芽二葉干樣約含茶多酚33.6%、兒茶素總量17.l%、咖啡堿3.8%。適制紅茶,品質(zhì)優(yōu)良。制紅碎茶,香高持久,滋味濃強尚爽。抗寒性較強,抗茶跗線螨力較強。扦插繁殖力強。
適栽地區(qū):西南、華南及江南南部紅茶茶區(qū)。
栽培要點:樹姿較直立,頂端優(yōu)勢強,宜適當密植和增加修剪次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