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幾個月國際海運集裝箱在全球分布嚴重不均,部分地區(qū)嚴重不足,部分國家又嚴重積壓。目前亞洲航運市場集裝箱短缺現(xiàn)象尤為嚴重,尤其是在中國。上海、寧波、青島以及連云港等港集裝箱短缺的情況在過去一周加劇,而船舶延誤加劇了混亂和集裝箱短缺。
據(jù)臺灣媒體工商時報報道,因全球疫情升溫,各國港口缺柜、缺工,加上碼頭擁擠,集裝箱航運市場淡季超旺,全航線運價上漲,并開始收取各項附加費,價格從200~1,000美元都有,美國線雖因交通運輸部干預(yù)難以漲價,但托運人自動加價的情況并不罕見,買艙費行情從950~1,250美元,也因運價瘋漲,船公司歐美線回程多已拒收貨,全速載空柜回航亞洲。
國際海運業(yè)者指出,歐美疫情升溫,造成港口缺工、缺車、缺車架,船舶準(zhǔn)班率從6月的85~90%,降到9月的56%,船期平均延誤五天,且準(zhǔn)點率持續(xù)下降中,目前美國西岸港口候港時間要四~五天,澳洲與新西蘭雖然疫情控制情況較佳,但因各項管制依然造成碼頭擁擠,像奧克蘭候港時間超過十天,英國的費列斯托則因塞港已宣布停收空柜。
為了趕回船期,也為了盡速將歐美空柜運回亞洲裝出口貨,船公司都已盡量不收回程貨,尤其是美國內(nèi)陸輸往亞洲的貨物,其中屬出口旺季的美國谷物,因為集裝箱進出內(nèi)陸約要花兩星期時間,且谷物屬于重貨,影響船只裝載量,德國赫伯羅特公開宣布停收,其他公司雖未宣布,實際上多數(shù)都拒收。
業(yè)者分析,美國運往亞洲的貨物,每大箱(40teu)運價多數(shù)僅在400到500美元,而亞洲運往美西的貨物,每大箱運價超過3,800美元,運往美東超過4,600美元,以目前運價結(jié)構(gòu),船公司自然是放棄回程貨,如果收了回程貨,因為都是重貨,裝載量會降到七成左右,航速也會變慢,現(xiàn)在回程因為載空柜全速航行,航行時間約自13天縮短為11天。
另一方面因為缺艙缺柜,托運人為了確保貨物如期運送,主動加價以取得船公司保證艙位,美國線買艙費行情每大箱在950~1,250美元之間;據(jù)透露,托運人還須主動發(fā)mail向船公司提出加價要求才會受理。
本月6日起,缺柜嚴重的深圳港,萬海航運等對于運往東南亞貨物已開始收取每箱500美元,每大箱1,000美元的缺柜費,等于是運價翻漲一倍以上;馬士基、地中海航運與法國達飛等,對東亞地區(qū),包括臺灣在內(nèi)運往新西蘭的集裝箱征收200到300美元的碼頭擁擠附加費。由于船公司受反托拉斯法約束,不能采取聯(lián)合漲價行動,每家公司都有不同名目與不同價格的附加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