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普洱茶的加工工藝介紹如下:
1.采茶
采茶之工序較為馬虎,握于手中之茶菁也因過多且折傷,產(chǎn)生壓擠的現(xiàn)象;茶袋中之茶菁過多而透氣不佳,產(chǎn)生上下相壓導(dǎo)致略為熟化;再者茶園采收好之茶菁不宜過久,應(yīng)盡速撥開萎雕。茶菁萎雕是要借著陽光或熱度,將剛采收好茶葉中的苦度、澀感揮發(fā),讓茶葉軟化脫水,當然不宜過度萎雕。所以茶品好壞與否,萎雕工序相形之下顯得非常重要。
2.殺菁
普洱茶未緊壓成型前是屬于綠茶類,故其殺菁工序不可或缺。殺菁的主要目的是要讓茶葉停止發(fā)酵;目前殺菁大多采用鍋式殺菁(古法為手工翻炒法),因茶菁經(jīng)萎雕會失去水份但尚未透徹時,利用殺菁的方式,能使茶葉失水均勻的。
3. 揉捻
這個活手下的力量不太好把握,輕了鮮葉難成條索,重了怕揉爛茶葉影響賣相。要雙手把茶攏成團,沿橢圓形軌跡連貫地揉、壓,有點像推太極。一定要順著一個方向揉捻。
4.干燥
有兩種干燥方法一個就是曬干利用陽光將揉捻后的茶菁薄攤開,曬至茶葉含水量約為百分之十左右;沒有陽光時也可用烘干的方式處理,不過利用陽光曬干的茶葉有其特殊的香味。這是早期普洱茶味道特殊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且以「曬干而不能曬燥」為原則。
5.篩選分類
篩選茶葉分級的步驟,一般則細分為十級,按照茶品及茶型之茶菁級數(shù),依要求而分級分類并無固定或特別的要求。
6. 散茶
篩選出來的茶葉可以拿一些來包裝好拿來做散茶來出售
7.緊壓成型
干燥的散茶,經(jīng)高溫蒸軟后,依買主所需而緊壓成型,有茶餅型 、沱茶、磚茶型、柱茶型、香菇頭型。
8.茶膏
《本草綱目拾遺》:普洱茶膏治百病,如肚脹受寒,用姜湯發(fā)散,出汗即愈;口破喉疾,受熱疼痛,用五分噙口過夜即愈;受暑擦破皮者,研敷立愈。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綠色者更佳,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效尤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