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規(guī)劃與結構
杜仲初植密度1m×2m,每公頃栽植5000株;3-4年后杜仲長成把柄材隔株間伐剝皮,密度變成2m×2m;定植7-8年后,杜仲胸徑達12cm以上,再隔行間伐剝皮,最終保留密度為2m×4m,每公頃1250株。在杜仲林內套種血參、板蘭根、白術、半夏等草本藥材,1-2年即可見效益,形成長短結合,杜仲和草本藥材的立體種植結構。
2、技術要點
選擇分枝角度小、干形通直、生長迅速的中林大果、華仲3號、華仲5號杜仲優(yōu)良無性系苗木造林。丘陵山區(qū)要改造成水平梯田,蓄水保墑。血參用粗壯種根栽植,根段長10cm左右,株行距30cm×40cm;板蘭根采用播種的方法,條播行距20cm-25cm,每公頃播種量30kg-45kg;白術選擇頂端芽頭飽滿,根群發(fā)達,表皮細嫩,頂端細長,尾部賀大的根莖作種,栽植密度25cm×30cm,每公頃用種750kg左右;半夏秋、春種植均可,以塊莖繁殖為宜,播前把塊莖以大小分級,按行距25cm開溝,溝深5cm-7cm,株距6cm-7cm擺播,擺時頂芽向上,每公頃30萬株左右,用種莖1100kg左右。栽種后,加強間作藥材苗的管理,及時松土鋤草、追肥,促進幼樹和藥材苗的生長發(fā)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