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樹速生豐產(chǎn)栽培技術要點如下:
一、立地選擇
選擇適宜楊樹生長的造林地,是實現(xiàn)楊樹速生豐產(chǎn)的基本條件。楊樹是落葉闊葉樹中的速生樹種,在土層深厚、疏松、肥沃、濕潤、排水良好的沖積土上生長最好,我省楊樹造林地主要在平原地區(qū)和河灘地,造林地應具備以下條件:
1、地勢平坦,或坡度在15°以下,有效土層厚度大于0.7米,具有溉灌條件的地塊。
2、土壤質(zhì)地較輕。以輕壤土和沙壤土最好,中壤次之;毛白楊可在較輕重土壤上生長。
3、地下水位適宜。楊樹生長適宜的地下水位應在1.5米左右,生長期內(nèi)地下水位應在1米以下。
4、土壤養(yǎng)分含量較高。最低要求:有機質(zhì)含量大于0.4%。
5、土壤ph值6—8,土壤含鹽量在0.1%以下,石礫含量在20%以下。
二、造林密度
立地條件好的造林地,生長快、樹冠較大的品種,培養(yǎng)大徑材的,密度小些,立地條件較差,選用干形通直,冠形較窄的品種,培育短輪伐期的林分時,密度可以大些。純林以株行距2×4米、3×4米、4×5米、 4×8米為宜。實行林農(nóng)復合經(jīng)營的平原宜采用株行距1×2×12米、1.5×2×8—10米。
三、整地
土壤封凍以前進行。根據(jù)地勢進行土地平整,實行機耕全墾的全面整地,墾深30厘米以上;或帶狀及反坡梯田的局部整地。然后開挖80厘米見方的栽植穴,挖穴時表土與底土分開堆放。
四、選用良種壯苗
選用良種。根據(jù)當?shù)氐臍夂?、立地及不同的培育目標選擇已經(jīng)通過省級林木良種審定的適宜的優(yōu)良品種。
選用壯苗。選用1年或2年生,苗高4.5米、地徑3.5厘米以上的苗木,且根系完整,苗木粗壯,木質(zhì)化程度高,具有充實飽滿的頂芽,無機械損傷,無病蟲害。
五、栽植
1、苗木處理:在起苗、運苗、栽植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要防止苗木失水。在苗田應遵循先灌水后起苗的原則,苗木起運中要注意保護好根系,使根系完整、新鮮、濕潤,盡量做到隨起、隨運、隨栽。不能及時栽植的苗木,要妥善假植,美洲黑楊的一些無性系,在栽植前,用清水浸泡1-2天。造林前,應把長根截去,側(cè)根長度一般保持在30厘米即可(過長在栽植中易出現(xiàn)窩根)。對運苗中有些頂芽甚至梢部被損壞的苗木,在修根時應把頂梢剪去,回剪到最上部第一個壯芽以上1厘米處。
2、栽植:栽植時間春季和秋末冬初(10月底-11月中旬),冬季楊樹落葉后及土壤封凍前,春季萌芽前,均適宜楊樹造林。栽植深度:根據(jù)土壤條件而定,在較干旱疏松的土壤上栽植60厘米左右為宜,這種深度可增加苗木的生根量,提高抗旱抗風能力,而在比較粘重的土壤和低洼地,則不宜深栽。栽植方法:造林時要求大穴栽植,扶正,栽直,分層填土,分層踩實,使苗木根系舒展與土壤密接,栽后立即澆水,水滲后扶正苗木,培土封穴。
六、撫育管理
1、適時灌溉。除新造幼林要立即澆水外,4-6月干旱季節(jié),要對林分適時灌溉,以保證林木旺盛生長。秋季干旱時也要進行灌溉,對美洲黑楊等品種進行冬灌可提高林木的抗旱、抗寒能力。灌溉次數(shù)和灌水量視天氣和土壤情況而定。一般在春季樹木發(fā)芽前后、生長季節(jié)、土壤封凍前,視土壤墑情和降雨情況在土壤缺水時及時澆水,澆水后要及時培土保墑。
2、合理施肥。基肥:在造林前每畝施土雜肥1500公斤,過磷酸鈣50公斤左右,混合后施入挖好的樹穴內(nèi)根系栽植深度范圍。追肥:每年5-6月,在楊樹的生長旺期追肥兩次,施肥量每次為尿素3-7公斤或碳酸氫氨12-15公斤,造林當年可晚施、少施,隨林齡增加可適當多施,并注意氮磷鉀的配合,追肥要與澆水結(jié)合進行。
3、松土除草。林分郁閉前,每年除草不少于兩次,實行農(nóng)林間作時可與農(nóng)作物管理結(jié)合進行。林分郁閉后可適當減少除草次數(shù)。農(nóng)林間作期間不專門為林地松土,停止間作后每年最少要松土1-2次,以疏松土壤,防止土壤板結(jié)。
4、修枝。適時修枝可提高樹干質(zhì)量,有利于培育干形圓滿的優(yōu)質(zhì)良材。造林時修去苗木的全部側(cè)枝,造林后1-3年的幼樹,去除競爭枝,保留輔養(yǎng)枝,并剪除樹干基部的萌條,培養(yǎng)直立強壯的主干,修枝強度應保持樹冠長度與樹高的比值在3/4以上。膠合板材應沒有疤結(jié),當?shù)谝惠唫?cè)枝基部的樹干達到10-12厘米時進行修枝,去掉第一輪側(cè)枝,以培養(yǎng)無結(jié)良材。修枝應在秋季樹木落葉后進行,切口要平滑,不撕裂樹枝。對四年以后的林木要逐步修除樹冠下層生長衰弱的枝條,使樹冠長度與樹高大致保持以下比例:樹高10米以上,冠高比2/3;樹高20米以上,冠高比1/2;樹高25米以上,冠高比1/3。
5、實行農(nóng)林間作,以耕代撫,在林分郁閉以前實行農(nóng)林間作,不僅提高土地的利用率,還可通過對農(nóng)作物的管理,如松土,除草,澆水,實施等措施,起到撫育幼林,促進林木生長,增加收益的作用,間作農(nóng)作物應以矮小,耐蔭,耗水肥少的大豆,花生等豆科作物或瓜菜,藥材小麥等。間作的作物與林木要保持50米以上的距離,以免耕作時損傷林木根系或作物與林木爭水爭地。
6、病蟲害防治。楊扇舟蛾、楊小舟蛾是危害歐美楊的主要害蟲,以幼蟲危害楊樹葉片,嚴重發(fā)生時可造成楊樹葉片大面積吃光現(xiàn)象,影響樹木生長。防治方法有:
(1)營林措施:首先要提倡適地適樹,營造混交林。可選用泡桐、刺槐、臭椿、香椿、合歡、楸樹及大棗、蘋果、梨等與楊樹進行塊狀混交或帶狀隔離,造林用苗選用抗蟲性強的良種壯苗。其次是加強撫育管理,及時開展中耕、松土、除草、施肥,并在適宜季節(jié)修枝撫育,增強樹勢,提高林分自身抗御病蟲害的能力。
(2)生物及仿生制劑防治:蟲害發(fā)生面積較大時,可在害蟲產(chǎn)卵初期釋放周氏嚙小蜂或舟蛾赤眼蜂進行防治?;蛟诹珠g懸掛鳥巢,積極開展益鳥招引,增加鳥類數(shù)量?;虿捎帽池撌綑C動噴霧噴粉機、擔架式機動噴霧器噴灑25%滅幼脲ⅲ號2000倍液等進行地面噴霧防治。對有一定郁閉度的路林、林網(wǎng)、片林,可采用背負式機動噴粉機噴施森得保粉劑進行防治。對于大面積集中連片發(fā)生的可采用超低量飛防25%滅幼脲ⅲ號600g/hm2防治。
(3)人工物理防治:在害蟲越冬(越夏)期間,人工收集地下落葉或翻耕土壤,摘除卵塊、蟲苞或蟲繭,可以減少越冬(越夏)害蟲基數(shù)、減少害蟲數(shù)量;成蟲羽化盛期,可以在林間懸掛殺蟲燈(黑光燈)或在林緣點燃火堆誘殺成蟲。
(4)化學防治:對樹高在12米以下中幼齡林可采用地面噴煙或放煙防治,適宜在3齡幼蟲期前,采用擔架式、背負式機動噴霧機或車載機噴施80%敵百蟲800倍液等高效低毒環(huán)保的化學藥劑進行防治。對有一定郁閉度的路林、林網(wǎng)、片林,可采用6hy、or系列煙霧機噴施有觸殺性、胃毒性或熏蒸性的乳油或油劑進行噴煙防治,藥劑與柴油混合比例1:10;或采用林丹煙劑、敵馬煙劑進行放煙防治,煙劑用量1公斤/畝。
局部發(fā)生、高大樹木受害時,可采用滲透性強、持效期長的10%吡蟲啉等藥劑在樹干胸徑部位樹干周圍砍傷口或刮去老樹皮后涂毒環(huán)的方法防治。也可采用干基部打孔注藥,利用打孔注藥機或手工鉆等工具在樹干基部不同方向打3—4個孔,注入內(nèi)吸傳導性強的10%吡蟲啉乳油、40%氧化樂果乳油等。用藥量為2—4毫升/10厘米胸徑,原藥或1—3倍稀釋液。注藥后注意封好注藥口。
7、采伐。間伐:純林較密的林分(2×4米、3×4米),在樹齡4—5年、林地接近郁閉時,應在休眠期內(nèi)進行隔行間伐;寬窄行雙行帶狀林分進行隔株間伐,并清除間伐剩余物。皆伐:對已達到工藝要求的成熟林,在休眠期內(nèi)進行全面采伐,并清除采伐后的剩余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