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捎來一束印度香,囑在品茗、讀書時,燃上一支,會祛晦醒腦,心靜如禪。
很是向往這種境界,書房里很安謐,音樂在虛幻的佛香里輕吟慢唱,陣陣幽香在腦海里幻化出許多景致,像麗日下的海水,藍緞般一波一波蕩動;像白云下的草原,滿眼的綠漫展到天地之合;像微風(fēng)中的竹海,竹浪優(yōu)雅地搖遠了又搖近,如置身幽寺古剎,傾聽佛態(tài)仙骨的高僧講禪說經(jīng)……
春茗如谷雨時節(jié)的綠韻,在明凈的杯里曼舞,茶香飄逸在水汽里,覺出了禪的意境。茶里有禪嗎?茶里是有禪的,茶禪從來都是一味,在清心靜氣的時刻,一茗在手,茶香散淡,無煩無憂,暗合禪意,如同參禪。然,茶里又無禪,禪意講究萬般清凈,無欲無癡,無嗔無貪,如若有禪,怎么又會有“從來佳茗如佳人”之說呢?
書里當(dāng)是有禪的,讀書似入禪,萬籟俱寂,唯有書香,心浸潤在頁牘的天地里,有的是春蕊的蓬勃,有的是秋菊的明朗,有的是夏花的熱烈,有的是冬梅的卓突,幾近忘掉了自己還在塵世,讀書真的要有禪定的境界,也要有參禪般的崇尚,書里當(dāng)真有禪了。“書中自有千鐘粟,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有馬多如簇,書中有女顏如玉”,看,本應(yīng)是傳承文明和教化開悟的書分明又成了貪婪和私欲的聚寶盆,盡由人們向她擄掠虛妄的尊榮。
禪,定是在佛香里了。青煙、香氣在書房里一縷一縷彌散,無形無意,無想無蹤,不知道它是要去哪里?即是去了自己想去的地方,卻又散化開來,不似人都帶有目的性,都帶有悅己的心態(tài)。它神往的是虛無般的安寧和隨性,它崇敬的是在脫化般的靜虛里,用心靈的芳香喚醒俗世的貪戀。心靜了,方覺佛香如蔻,心清了,才知身已入禪。而佳茗,而妙書,而美樂,皆如修佛參禪,滌蕩了神情的倦怠和繁世的囂塵。其實,心境高遠的得道之人,拜佛卻從不奢求,敬佛卻從不索欲,但不知不覺中已經(jīng)得到了很多,如飲茶,如讀書,如修禪,在佛境和書香中熏染,心花越來越明麗、和悅。然,佛前叩拜之人分明是求財、求官者愈來愈多了。佛香里的污穢和貪欲也越來越濃了,人在失去禪的境界。
關(guān)門如深山,讀書即凈土。還是躲進自己的書齋,凈手焚香,打開心儀的梵音,掬一捧書香,把一盞佳茗,俗世的塵心隨飄緲的佛香輕煙化解開來,讓自己隱匿在禪的幽境,茶的淡遠和書的仙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