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手機上輸入提貨信息、點點屏幕,兩分鐘的時間就能讓數據“跑”遍碼頭。當集裝箱碼頭紛紛邁入“無紙化時代”,碼頭、船公司、堆場、貨代、集卡車司機之間仿佛被一根無形的線串聯(lián)在一起。對于常跑上海港提貨的集卡車司機王師傅來說,通過一部手機完成貨物交接早已是司空見慣的常規(guī)操作。
不過,同樣是提貨,王師傅在散貨碼頭的司機朋友可就沒那么幸運了,平時不僅要在港內業(yè)務受理點大排長龍,還要小心保管紙質單據不遺失損壞,在碼頭一耗就是大半天。這就奇怪了,隨著互聯(lián)網不斷滲入港口,早在2019年上海港就已實現(xiàn)業(yè)務全程無紙化,其他港口也紛紛緊跟步伐,可為什么散貨碼頭的無紙化到今天還沒個動靜?
其實,并非散貨碼頭不想走“高大上”的路線,而是與集裝箱碼頭相比,散貨碼頭實現(xiàn)無紙化道阻且長。這其中的門道,且聽小圈一一道來。
1、散貨品類繁多。與集裝箱的統(tǒng)一規(guī)格、統(tǒng)一大小不同,散貨碼頭接卸的貨物不僅分為鐵礦石、煤炭、糧食、鋁礬土、磷灰石等等大類,每一個大類下面還有不少小類。比如,鐵礦石按照產地和含鐵量高低,又可以分為磁鐵礦、赤鐵礦、磁赤鐵礦、鈦鐵礦、褐鐵礦和菱鐵礦等。成百上千個散貨品類難以統(tǒng)一標準,是散貨碼頭無紙化道路上的第一只“攔路虎”。
2、散貨在運輸過程中的中轉環(huán)節(jié)多。一艘滿載的散貨船在起始港與目的港之間,往往會經停多個沿線港口卸貨,由于每次卸下的量不同,并且計量方式還是用最原始的水尺,因此常常存在偏差,難以量化。此外,有的貨物在運輸途中還會換乘二程船,使得線上化工作更加復雜。
3、眾多客戶的需求難以平衡。與集裝箱碼頭無紙化流程不同的是,散貨碼頭要想實現(xiàn)無紙化,不僅要和船公司對接,還得獲得各方貨主的支持,但那一船船的貨有的來自鋼廠,有的來自礦主,還有的來自貿易商,各家對于線上平臺都有各家的訴求。正所謂眾口難調,散貨碼頭要想通過一個線上平臺平衡好各方利益,困難重重。
4、貨主在推動無紙化的過程中動力不足。與集裝箱船一次幾萬票業(yè)務相比,散貨船航行一次往往只有一票或幾票業(yè)務,因此散貨碼頭無紙化對于貨主來說效益并不明顯。而散貨是貨方市場,由于散雜貨接卸對碼頭作業(yè)能力要求較低,且沒有固定卸貨港口,因此散貨碼頭之間競爭壓力較大,在供需關系失衡的情況下,貨主的態(tài)度是決定碼頭無紙化能否順利推進的重要因素。
不過,即便面臨這么多的現(xiàn)實困境,散貨碼頭在無紙化的道路上也未曾言棄,此前,福州港江陰港區(qū)集裝箱碼頭就曾上線智能化散雜貨生產經營系統(tǒng),實現(xiàn)全流程無紙化操作模式,對滿載9000噸石英砂的榮海69輪進行卸船作業(yè)。
港口圈(id:gangkouquan)認為,散貨碼頭之所以堅持推進無紙化升級,一方面是因為各項業(yè)務的線上化能夠打通各個環(huán)節(jié)的信息堵點,提高碼頭服務水平,為今后的業(yè)務開展鋪路搭橋;另一方面是在碼頭參與大宗散貨期貨交易的過程中,統(tǒng)一數據接口將為其帶來更多的話語權,繼而有更好的機會把握“現(xiàn)金?!保a生持久的收益。
幸運的是,散貨碼頭在邁向無紙化的過程中并非孤軍作戰(zhàn)。近日,交通運輸部印發(fā)《基于區(qū)塊鏈的進口干散貨進出港業(yè)務電子平臺建設指南》,提出散貨港口業(yè)務線上平臺的建設架構,明確了提單、提貨單等單證及其他業(yè)務流轉信息上鏈的數據格式及交互要求,在政策上給予散貨碼頭勇往直前的底氣。在智慧港口建設浪潮奔涌向前的今天,散貨碼頭能否早日解開無紙化的謎題,不妨讓我們期待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