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查價工具位置}
日前,研究機構tinuiti對超1000名亞馬遜美國prime會員進行了旺季的購物意向調查,據(jù)研究顯示,有80%的受訪者計劃今年旺季期間會在亞馬遜購物,其中有超過一半的消費者表示至少花費100美元,而將近五分之一的消費者表示他們預計會花費超過200美元。
看得出,今年旺季消費者的購物熱情高漲,對于賣家來說有相當大的機會,可以趁此期間取得不錯的銷售額。以去年旺季期間曝出的兩組數(shù)據(jù)為例,僅開始半天,就有日本站的賣家曬出了自己的銷售快照,總銷售額已經(jīng)超過了17萬人民幣,銷量對比昨日同比增長78倍;另一位日本站賣家則是曬出了接近1400單的訂單記錄,平均1分鐘產(chǎn)生2個新訂單。
以上案例足以證明旺季對亞馬遜賣家的重要程度,可以這樣說,銷量都會得到提升,但是具體提升多少,則需要看賣家使用的策略和方法是否有效。目前恰逢年中,如果能夠抓住時機實現(xiàn)銷量的飛躍,那么賣家們下半年的壓力將有所緩解。 守株待兔不如主動出擊,在旺季前做好準備工作將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廣告投放、預算規(guī)劃等。今天就跟各位賣家分析一下,如何在旺季進行預算和競價的規(guī)劃調整,抓住上漲的銷售機會,實現(xiàn)爆單。
提前開始預熱并做好預算分配計劃
就像國內(nèi)的618、雙11一樣,大部分消費者都會在旺季來臨之前提前將商品放到購物車里,提前加購的時間短則一周,長則兩周。正是因為大多數(shù)消費者這樣的習慣,預熱就顯得十分重要。 為了搶先獲得消費者的關注,賣家通常會使用更多形式的廣告進行宣傳活動,因此相比平時,廣告花費也會有所提升。但越是花費得多,就越要做好預算規(guī)劃,建議賣家及時跟進每天花費情況,確保預算充足,并根據(jù)需要合理分配每日預算。 具體來說,可以采用“自上而下”,或者“自下而上”兩種預算制定法。 舉個例子,a賣家決定先設定支出的限額,所有廣告預算都要控制在這個范圍內(nèi),那么,其采用的就是“自上而下”預算制定法;而b賣家則是先設定了廣告目標,通過設定的目標進而確定廣告預算,這意味著其采用的是“自下而上”的預算制定法。
不同的預算制定法有不同的優(yōu)點和缺點,賣家可以根據(jù)自身廣告訂單與自然訂單的比例、以及旺季的目標單量,來選擇更適合自己的方法。 另外,在旺季前、中、后的不同階段,廣告的目標以及流量的大小都有所不同,預算也要適時做出調整。假設將旺季劃分為三個階段,那么可以參考“433分配法則”:
準備階段:在旺季前的4周左右就需要開啟廣告投放保底,以便獲取更多流量和點擊,利用多種廣告產(chǎn)品完成前期的鋪墊及引流,在這一階段建議投入預算的40%;
旺季期間:旺季期間投放目的主要是促進消費者購買,賣家可以將流量集中在爆款商品上,沖擊更高的銷量,這一階段建議投入預算總量的30%左右;
收尾階段:在旺季結束后,可以使用剩余的30%預算,用來收割慢熱消費者,以及刺激已購買的消費者二次購買。
貨物所在地
目的國家
貨物信息
kg
免費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