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不僅有藥用、食用和飲用價值,而且能滿足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中華民族是文明禮儀之邦,茶對于人們迎賓待客、交流思想、切磋文化、抒發(fā)情感、寄托理想,是一個重要的橋梁和媒介,有著無可比擬的作用。自從茶的實用價值被發(fā)現(xiàn)并進入人類的生活之后,茶的精神文化作用也就開始了,飲茶不可能是完全的個人行為,只要是兩個人以上的茶飲,精神文化和友誼的交往就會自然的展開,并且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向高級演化。
很多文人愛茶可以說如癡如狂。白居易一生酷愛飲茶,自稱是“別茶人”,一生寫過五十余首“茶詩”,留下了許多與茶有關的軼事。“閑吟工部新來句,渴飲毗陵遠到茶。”一邊品茗一邊吟詩,是白居易一生最愜意的事,常常靈感大發(fā),一首好詩脫口而出,傾刻而就。白居易也常常以茶邀朋會友,品茗吟詩,酬答唱和。
明末清初的文人杜茶村曾說:“吾有絕糧無絕茶”,寧可無糧也不能無茶,可見他已嗜茶成癖,茶是他“一日不可或無”的精神食糧。在士大夫階層和宮廷,飲茶則成了一種隆重的禮儀和帶有政治文化色彩的舉動。王安石所說:“夫茶之為用,等于米鹽,不可一日或無”,不僅是說茶和米鹽的物用價值,更多的還是政治文化和精神的價值。
“三分解渴七分品”。隨著飲茶的發(fā)展,茶作為解渴的實用成分日漸減少,而“品”的成份卻越來越多,飲茶成為一種精神享受和高雅的文明禮儀活動。對于文人雅士,飲茶是他們對寧靜淡泊,超凡脫俗的一種追求和自我展示,因為飲茶可以陶冶情操,可以修身養(yǎng)性,可以激發(fā)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