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3000年前,四川蒙頂山的農人吳理真,就開始了茶樹的培育改進,讓野生的茶樹成為了可以人工種植的經濟作物。
這樣的貢獻,有點像將狼馴化成了狗,人類可以從大自然中汲取更多對生活有用的東西。
不過現在似乎是現代工業(yè)很發(fā)達的緣故,人們開始懷念那些純天然的食物,包括茶。
野茶就是這么一個被人吹捧的飲品,是野生的就叫野茶嗎,它們普遍有什么特點?今天杯小茶跟大家聊聊這個話題。
1、什么是野茶
當然野茶也有兩種,一種是原本就生長在那的,由茶樹籽掉落到土壤里自然生長起來;還有一種是人栽培的,但因為一些原因荒廢了,或者長時間未管理的。
無論是哪一種,野茶都是在野外自然生長,除了采茶之外無任何人工干預。
拋開那些在森林里完全沒有人管的,野茶很多都可以理解為放養(yǎng)的茶。
2、野茶的特點
由于長期在相對生態(tài)的環(huán)境中生長,而且疏于管理,野茶一般產量并不高。葉形大小不一,葉質也一般會稍硬,所以野茶的外形也通常不太整齊。
不過正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往往會有香氣獨特、滋味豐富的特點。
形象一點說,就是生長環(huán)境更復雜,如果正常茶葉里面有六七十種物質,野茶可能會有上百種。
在武夷山桐木村,目前已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茶樹大多樹齡達到百年,在山坡上散落著。周邊全是巖石、竹林、苔蘚、各種動植物。
因此這里的茶就有一種特殊的口感,當地人稱木質香,就是新鮮木材的香氣,而其它地方做出來的茶就沒有這個味道。
3、野茶就一定好嗎
不一定,杯小茶常說,好茶離不開三點:茶樹品種、生長環(huán)境、制作工藝。
野茶只是說明了前兩點的大致情況,如果當地土壤貧瘠,導致營養(yǎng)跟不上,或者這個品種苦味很重,那它做出的茶品質不會很高。
茶樹經過3000年的人工馴化,并不是無用功,而是做到了生長狀態(tài)、口感、產量各方面都符合我們的飲用需求。
野茶,不必要盲目迷信。在還沒有喝到的情況下,來源清晰、品牌保證等,是確保品質的前提。
杯小茶說
茶樹品種、生長環(huán)境、制作工藝這三點都到位的野茶,一般都極具個性,喝的不僅是口感,還有產地的特色。遇到一款好喝的野茶,就像去它的原產地做了一次味覺旅行。